康達科技集團(Qanta Group), 是全球領先的有機矽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致力於提供個性化的有機矽解決方案。其擁有從金屬矽到特種有機矽材料的全方位產品供應鏈。主要業務為特用化學品技術及特殊SILICONE與複合材料相關應用制程技術材料開發、設計、銷售。目前已有18年以上歷史,與全球500強企業有合作銷售經驗,是一家集科研,開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際化品質,技術和管理及提供一條龍Silicone 材料應用整合。公司擁有廣泛的銷售和研發網路,可提供有利於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技術和基於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
織物處理用矽油製劑
早期,我國一些有機矽單體合成企業曾利用甲基氯矽烷合成中的甲基氫二氯矽烷合成甲基含氫矽油,用以處理織物,使處理過的紡織品具有防潮、疏水、手感好和仍然具有透氣的功能。經過處理的一般織物能耐受30cm高的水柱壓力。含氫矽油曾風靡一時。
(1)羥基矽油乳液
但是僅靠使用單一的含氫矽油乳液處理紡織物尚不完善。國外當時已經採用經乳液聚合方法制得的羥基矽油乳液。按羥基矽油乳液/含氫矽油乳液從6/4~9/1的配比的矽乳液來整理織物。結果是無論在柔軟度、手感、滑爽度、挺括度和豐富度、防水性、透氣性都十分理想。
在我國開展羥基矽油乳液聚合研究最早的是中國科學院北京化學研究所的林一和孫純中研究員。林一研究員從理論角度研究並提出乳液聚合的反應機理。孫純中、李平、劉淑芬等則從產品應用研究在國內首先開發成功純陽離子型的甲基羥基矽油乳液並首先和北京化工二廠合作,投入中試生產。產品很快在上海制線行業得到初步應用。緊接著,上海樹脂廠章基凱、李燕聲、陳榮根等根據陽離子羥基矽油乳液在合成與存放過程中不穩定、產生飄油;在使用過程中不耐電解質、不耐凍等致命弱點。根據使用者要求,於1980年開始研製開發複合離子型羥基矽油乳液。他們通過採用①陽離子與三種非離子複合②程式升溫③分批將D4加入等工藝手段有效控制乳液聚合反應速率,使D4本體開環聚合速率與形成乳化滴速率達到平衡。開發成功存放性十分穩定、飄油很少、能耐電解質、冷凍的產品牌號為SAH-288乳液。並通過與上海制線公司、上海絲綢研究所、上海日用化工研究所、上海漂染廠等主要用戶開展應用技術協作攻關,使產品很快在國內制線、針織、印染、絲綢、化妝品等行業得到應用,形成規模生產,成為有機矽主要產品之一。1981~1982年中科院化學所孫純中與上海樹脂廠章基凱、李燕聲、陳榮根等在上海共同完成SAH-289陰離子、非離子複合型羥基矽油乳液的研究、開發和中試投產。產品很快在化妝品、紡織品整理、塑膠、橡膠製品、膠片等行業得到應用。
1975~1976年中科院化學所孫純中、李平、劉淑芬等採用陽離子型羥基矽油乳液和水溶性環氧樹脂、高含氫矽油乳液等為主要原料複配開發成功用於維綸帆布的新型有機矽防水劑,並與解放軍總後勤部合作,用於軍用維綸帆布帳篷防水整理。1983年該成果獲國家發明創造獎三等獎。
化學所推出的能在高速縫紉機上運行的、經矽油乳液處理過的滌綸縫紉線能夠達到每分鐘5000針不斷線。這種處理過的滌綸線曾大量出口創匯。
化學所在織物處理用矽油製劑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受業界的崇敬。
(2)親水性有機矽織物處理劑
人們知道物料經有機矽油處理後是有疏水性的。上一世紀80年代晨光化工研究院萬益中等用不飽和聚醚、含氫矽油等多個組分開發出親水性矽油乳劑。經處理過的織物具有優異的親水性、吸濕、抗靜電並具有彈性好、滑爽等特點,提高了織物的檔次。此親水性有機矽織物處理劑開發成功後推廣到湖北等地生產。這種親水性有機矽織物處理劑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印染廠使用,深受用戶歡迎。
(3)具有殺菌功能的有機矽織物處理劑
將具有殺菌功能的季銨鹽接枝到聚矽氧烷上可製成季銨鹽基改性矽油。用這種改性矽油的製劑處理織物,能使織物具有殺菌抗菌、防臭、抑菌、防靜電的作用。可用以處理內衣、床單等。如用以處理醫院中接觸病人的床單和病號服等有很好的社會效益。上海樹脂廠盛本麟、陳萃文等於1984年開發該類產品,並於1986年投入生產,產品牌號為SAQ-1有機矽抗菌防黴劑。有機矽抗菌防黴劑研製成功,用於紡織品、制鞋、醫療用品製造,填補我國織物衛生整理劑的空白。
軍工用多氯苯基矽油和支鏈型苯甲基矽油
地處祖國西北蘭州的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內有專門為航空工業及軍工部門研究以多氯苯基三氯矽烷為出發物質的矽油和矽脂的第三研究室。金道森等研究人員研製成功的、以甲基多氯苯基矽油為基礎油的航空工業用的潤滑油、潤滑脂、工作液等。他們研究成功的潤滑油、潤滑脂、工作液等由該所化工實驗廠生產提供給有關的部門。該所的很多有機矽製品成為許多型號飛機的定型配套產品。
上世紀60年代末期,國家急需在戰鬥機上使用的全天候瞄準器液壓油。國防工辦通過化工部二局下達特急軍工科研任務,要求上海樹脂廠3個月內提供對低溫性能和黏溫係數要求十分苛刻的新型號矽油。當時由下放在車間當工人的章基凱承接了任務,他和工人技師薛志慶、車間工程師徐志鴻等經過81天日日夜夜的攻關試驗,克服了重重難關。最後採用合成支鏈型苯基甲基矽油,和通過添加劑的方法成功地合成出低溫性能優越,黏溫係數變化符合要求的#260苯基支鏈型矽油。提前生產出所有技術指標完全符合要求的新型苯甲基矽油80kg,及時保證戰鬥機上天飛行的需求,受到國防工辦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