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棒一般都是按濕膜來選型的,而使用者往往需要的是對應的幹膜。線棒塗布時,塗布幹膜往往用戶最犯難的一個問題。
幹膜中的固體份錯誤
那麼,幹膜與什麼相關呢?幹膜是有濕膜轉化而來的,大多數情況下,幹膜=濕膜*固體份%。一般情況下,使用者製備幹膜塗層的目的是為了測量塗層的物理性能或機械性能。因此,線棒塗布理論實際值不一樣很可能是給出的固體份錯誤導致選擇錯誤的濕膜厚度線棒塗布器。
國內外線棒塗布器的差距
製備膜層所使用的線棒塗布器,精度高的線棒塗布器,標注10um就是10um,而不是20甚至30微米。看似簡單原理的塗布棒,有些廠家可以做到刻度標注達0.1um,而有些廠家則不行,特別在超薄塗布時,國內的線棒塗布器廠家跟進口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這也是導致塗布理論跟實際不一樣的原因之一。
製備塗布的平臺
製備塗布的平臺,在南北潮我們叫壓印床,這種壓印床由硬質聚酯板、泡沫層以及橡膠軟墊製成,在保持穩定性的同時還減少了人手壓力受力不均帶來的問題。假如,你用的塗布平臺是你直接裁剪的一塊長方形的木板,把遮蓋力紙放板上便開始刮樣,即使你的塗布棒買的是進口的高檔貨,制得的塗層也未必會滿意。這就好比你買了一輛賓士,卻在坑坑窪窪的馬路上行駛,賓士的體驗目的能打得到嗎?
手工操作導致誤差
除此之外,線棒塗布器畢竟是手工操作,如果製備一個不到10um的塗層,速度不均、左右壓力不均、油墨量散佈不均等問題一下子就能帶來所謂的理論跟實際不一。